鹤壁市淇县桥盟街道“四项举措”强力推进机构改革
发布日期:2020-09-02 10:11 信息来源:中共河南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访问量:

按照省委深化乡镇和街道机构改革的决策鹤壁市淇县桥盟街道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党建引领,树立法治思维,科学配置资源,机构改革工作顺利完成,达到了预期目的。

一、强化党建引领,党的全面领导得到突出和加强。严格落实基层管党治党工作责任,专门设立了党建工作办公室,由党工委副书记亲自兼任办公室主任,组建了由党工委委员、组织委员等5人组成的队伍,强化了职能职责,专门负责做好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对纪工委副书记进行了及时调整,设专职纪工委副书记兼监察室主任1名,纪工委委员兼任监察室专职副主任3名,进一步靠实压紧了基层纪检监察工作责任。通过改革,街道党工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和纪工委的监督责任进一步增强。  

二、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基层公共服务水平。将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民政、低保、医保、退役军人、人民调解、卫生健康、文化旅游等职能职责进行优化整合,按照“大综合、扁平化”重新设置街道党政机构和事业单位,共设置10个机构,其中党政机构7个(党政办公室、党建工作办公室、农业农村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城乡建设发展办公室、综合行政执法局),事业单位3个(党政综合便民服务中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社区服务中心)。通过改革,建立了街道权责清单,明确行政职权76项,进一步理顺了机关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关系、职责范围和权限做到管理力度不减、管理水平不降,为综合执法改革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环境。公共服务职能统一由党政综合便民服务中心承担,持续简化办事流程,实现“一站式服务”和“一门式办理”。

三、树立法治思维,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结合本次乡镇和街道机构改革,组建了街道综合行政执法,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由1名副科级干部兼任,副局长由1名正股级干部担任,执法队伍共7人组成,统一行使辖区范围内综合行政执法权,负责辖区内城市管理、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综合行政执法,在现有框架内建立执法多元融合机制,与县直部门派驻执法机构有机对应衔接,建立执法事项互通机制,对人员、数据资源等进行整合,开展联合执法,有效避免多头执法、重复执法,达到执法不留死角无空白,基本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的预期目标。

四、科学配置资源,人员编制管理更加规范。按照乡镇和街道机构改革要求,及时完成党政机构和事业单位组建挂牌,细化编制总量分配,全面推行编制实名制管理,按岗位配备工作人员,有效解决混编混岗问题。桥盟街道核定行政编制18名、事业编制45名。其中的4个行政岗位2个事业岗位引入竞争机制,公开实行竞争上岗机关干部队伍结构得到了调整,中层干部的文化层次得到了提高,本科、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70%以上。通过“减县补乡”渠道,下沉到街道10名干部,有力地解决了乡镇干部“青黄不接”和年轻干部“断档”的现象。通过机构改革,部分年轻干部走上了中层干部岗位,成为干事创业的中流砥柱街道机关变得更加精干高效从而带动了干部职工工作作风明显转变,有力促进了各项工作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