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的指示精神,助力洛阳文博事业发展,洛阳市委编办不断优化机构设置、创新编制管理,为洛阳构筑华夏历史文明传承文化高地和构建“博物馆之都”提供有力体制机制保障。
一、突出特色,扩大博物馆总体规模。在博物馆机构设置上,注重突出特色,不追求形式上的大而全,不搞“千馆一面”。依托世界文化遗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重要文物资源,建设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丝绸之路博物馆、隋唐城遗址博物馆等骨干博物馆。依托重大考古发现“天子驾六”大型车马陪葬坑,成立了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作为遗址型博物馆进行原地原址保护。利用行业主管部门资源优势,组建自然博物馆,由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进行管理。
二、优化职能,激发博物馆创新活力。为积极发展智慧博物馆,打造博物馆网络矩阵,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设置数字信息部,负责数字博物馆和智慧博物馆的建设工作。为鼓励文博单位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在洛阳博物馆设立文物保护与产业开发中心,负责博物馆文化产品的研究开发、利用及营销管理等工作。为加强博物馆科研工作,在龙门石窟研究院设立石窟保护研究中心和石窟艺术研究中心,负责文物保护修复科学研究和历史、文化、考古、宗教方面研究。
三、招才引智,强化博物馆人才支撑。支持各类博物馆引进文物保护、考古、美术等方面的优秀人才,对单位引进的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优先使用空编,现有空编难以满足需求的,经市委编办审核后下达专项人才编制。针对文博单位讲解员不稳定、留不住人才的现状,洛阳市专门出台《文博系统讲解员管理考核指导意见》,规定对获得全省讲解大赛一等奖以上的优秀讲解员,可利用洛阳市特殊人才绿色通道等政策,优先解决事业编制。同时,成功举办了面向全国的《古今辉映洛阳城——中国洛阳讲解导游大赛》,前10名通过人才绿色通道直接解决全供事业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