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中原区委编办优化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动态调整机制
推动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
发布日期:2020-04-29 15:26 信息来源:中共河南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访问量:

随着新建中小学日益增加以及市属学校移交工作的完成,区级管理学校基数逐步增大,为缓解城区与环城区教职工编制结构不均衡,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近期,郑州市中原区委编办主动与该区教体局对接,调研评估教育均衡发展的解决路径,采取四项举措,优化教职工编制动态管理,提高教职工编制使用效益。

一是合理配置师资力量,加强学校间的联动机制。根据教育系统提出的教师缺额现实状况,该办结合调研摸底情况,统筹兼顾、综合施策,进一步完善教育系统师资调整,缩短中心城区与环城区学校教师员额差距。探索建立生少师多的薄弱学校与生多师少的强校联动交流机制,按照省定的中小学校教职工师生比进行教师缺额测算,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教师配备问题,截至目前,配备教师数量呈逐年递增。

二是实行教职工编制动态调整,建立动态管理机制。为规范管理教师队伍,该办细化完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区域统筹、动态调整管理机制,联合教育、人社、财政等部门,开展校长、教师定期交流机制,对“交流混岗”教职工及时理顺手续,确保教师队伍能够在一线教育岗位尽职尽责。

三是严格管理教职工编制,强化监督检查。定期对辖区内中小学关于教职工编制管理、“吃空饷”等问题开展监督检查,禁止在有合格老师来源的情况下“有编不补”、严禁教体局机关与中小学混编混岗,严格控制中小学专职管理人员、教学辅助人员比例,逐步压缩非教学人员编制,定期对中小学履职和编制使用进行监督,对执行不力的通报批评。

四是加强教师编制绩效评估,推动区域内教育发展平衡进程。定期抽查学校根据课程、学时和受教育对象开展岗位工作量考核,杜绝一些教育教学积极性不高、专业素养差、专业发展落后的教师长期占用一线教师编制的情况,根据周期学年的绩效评估和历年招聘情况明确结构比例,测算专任教师和保育员招聘岗位,达到相互平衡发展的效果缩小教育发展差距,推动中心城区和环城区一体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