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淅川县多措并举优化教育机构编制资源配置
发布日期:2019-12-09 15:56 信息来源:中共河南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访问量:

近年来,为进一步统筹城乡基础教育资源,提高编制使用效益,满足全县教育教学需要,南阳市淅川县坚持总量调控、动态调整、创新管理模式,不断优化教育机构编制资源配置,着力解决“乡村弱”、“城镇挤”城乡资源不平衡等问题,为全县教育发展提体制机制保障。

一是深入调研澄清底数,完善教师队伍管理台账由县委编办牵头、县教体局具体负责,对全县教育情况进行摸底核查,澄清教育系统师生底数,建立全县教职工基本情况信息库。动态录入教职工的在岗情况、进修培训、工作调动等信息,便于随时查询掌握教职工的上岗情况、进修培训经历、工作调动去向等情况,切实做好教职工在岗情况的动态监控。

二是建章立制强化督查,规范教师队伍管理。为杜绝“吃空饷”、无正当理由长期脱岗、教师随意借调、无序流动等触碰人事管理“红线”的问题,淅川县政府出台《浙川县教师队伍管理专项治理方案》,县教体局出台《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管理的意见〉的通知》,为教师队伍规范管理建章立制。同时,由县教体局牵头,县委编办、县财政局、县人社局等多个部门参加组成专项督查小组,定期开展清理核查工作,着力整治挤占、挪用和截留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以及“吃空饷”、长时间借调借用教职工情况。对专项督查发现的问题,按照“实事求是、宽严相济、自查从宽、被查从严”的原则,各部门按照职责权限给予处分、销编、停发工资等处罚,并督促及时整改到位。2016 年以来,退回借调在教育系统外的在编教师近200人,退回借调在县直学校的乡镇教师600余人。

三是创新体制挖潜活,优化编制资源管理。第一,坚持“瘦身”和“健身”相结合、统筹调控和动态调整相结合、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相结合等措施,进一步加大优化结构盘活存量的力度。重点保障义务教育阶段,机构编制资源适当向生源集中、编制紧张的地区和学校倾斜。第二,扩大县教体局编制使用权,建立教职工编制动态调整机制。结合教育系统的实际情况,县教体局可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根据班额、生源等情况,自主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报县委编办备案即可。第三,畅通教师流通渠道,打通城乡之间、乡镇之间教师流通篱,建立更加灵活的教师流通机制;在不断补充乡镇教师资源的基础上,每年从乡镇选拔优秀教师到县直学校任教,形成良好的教师晋升渠道,保障教师教学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