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机构编制“三优先” 助力教育事业优质发展
发布日期:2021-12-09 09:00 信息来源:中共漯河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访问量:

漯河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强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紧扣保障教育领域机构编制需求,发展上优先谋划、配置上优先满足、人员上优先保障,为统筹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盘活资源,优先保障教育事业发展需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向往作为工作目标,科学统筹编制资源配置,切实向教育领域倾斜,在省下达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内,最大限度保障教育发展需求。通过各项改革撤销或整合其他事业机构,收回事业编制,使用腾出的机构编制资源,优先保障市、县区两级教育事业发展,为市、县区新设立中小学校16所,调整配备编制1000多名,有效保证了中小学校建成一所、机构编制保障一所、高质量发展一所。

动态调整,优先满足中小学校编制需要。积极克服事业机构编制“总量控制、只减不增”的困难,集中力量保障与民生关系最为密切的教育领域,通过增加和调剂的方式,持续补充教职工编制,不断提高教职工编制在全市事业编制中的比例。围绕学校布局、学科结构调整,推动人员编制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及学段之间动态调整、合理配置,将在校生数逐年减少的远郊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统筹调剂到近年来学生数增长较快的主城区中小学;通过从县区向市直调整中小学教师编制,协调市、县区之间使用事业编制置换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等方式,及时满足学校因生源变化造成的编制需求,有效缓解了主城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严重短缺的问题。

广纳贤才,优先配强一线教师力量。把“强教师、优结构、兴教育”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基本遵循,全面梳理分析教师队伍学科、学历和年龄现状,科学制订补充人员计划,不断充实改善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学科机构,补足补齐师资短板,每年通过公开招聘及招才引智为全市教育系统新补充教师近千人,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达五分之一左右,为全市教育事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在强有力的机构编制和人员力量支持下,全市中小学校快速崛起、教育教学质量节节攀升,有力促进教育事业加速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