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振兴栾川县乡村教育,实现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洛阳市栾川县委编办统筹考虑教育用编需求和编制总量控制原则,通过盘活存量、补充师资、统筹布局“三项举措”助力乡村小规模学校小而优。
一是注重深挖编制潜力,盘活编制资源。栾川县委编办为统筹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按照“充分发挥有限编制资源作用、优先保障中小学校用编需求”的原则,对全县中小学校、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特别是对乡村小学站点现状进行核查,全面摸清教师职工编制数、实有人数、学科教师紧缺数等基础数据,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坚持从全县总编制库里考虑编制资源紧张的问题,对于中心学校亟需且必要的增编需求,采取直接从空编较多的学校调剂编制的方式解决,提升了空编利用率。利用清理“僵尸”事业单位、中小学撤并、教学站点整合等,统筹使用编制资源,盘活编制存量。
二是优先补充乡村师资,盘活师资队伍。栾川县委编办按照“能招尽招、应招尽招”要求,为乡村中小学充实师资,建设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依据乡镇新建小学和幼儿园生源情况配足教师编制,优先保障乡村中小学用编需要,努力做好教师招聘以及三支一扶和特岗教师的招聘用编,及时统计各乡镇中小学用编需求,优先落实紧缺学科教师用编,以满足教学需要。在此基础上,对尚有空余编制的学校,鼓励招满,对于已满编制的学校进行登记,当年有退休、调动名额的,可在当年招考计划中预先使用此编制,实现编制动态管理。
三是科学统筹合理布局,盘活中心校点。栾川县委编办按照“整体优化、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目标,充分发挥乡镇中心学校职能作用,科学统筹教师编制资源使用,合理布局乡村小学,破解乡村教学站点“小而散”“小而弱”问题,激活和放大中心校点辐射带动作用,加强配齐各乡镇中心小学的用编需求。统筹调整原有的81所乡村教学站点编制,充实到19所较为集中标准化寄宿制乡村中小学校,通过合并重组,改进教育质量、优化教师配置、提高教育效益等,使教育资源达到最优化,以提高乡村中小学办学质量,让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助推乡村小规模学校小而优、小而美,更加有力地托举起乡村孩子的读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