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编办紧扣“起承转合”加强事业单位登记档案管理
发布日期:2016-06-07 17:53 信息来源:中共河南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访问量:

今年以来,新乡市编办从“起、承、转、合”(严把流程起点、加强业务承接、创新档案转存、促进工作融合)四个方面入手,不断加强事业单位登记档案管理工作,并以其为抓手,带动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各项工作的全面提升。

一是严把流程起点。在1月1日起实施的2015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及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赋码工作中,进一步提高标准、强化要求,严审全市近400家事业单位提交的设立、变更、年度报告、注销等材料600余份,对不合格的按要求予以规范,确保各项材料不缺、不漏、真实、有效,且各项公章签名完备清晰。同时,统一档案盒、封面、目录的规格与形式,并对各项材料按照设立、变更、年度报告、其他、注销的顺序归档,切实做到有序排列、规范编目,真正实现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规范化与标准化。

二是加强业务承接。以档案管理为线,将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公示及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实地核查工作无缝串联,确保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各项工作的上有所继,下有所承。在档案整理过程中,充分发挥事中事后监管职能,以各单位填写的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为突破口,仔细对照“宗旨和业务范围”与“开展业务活动情况”,重点发掘是否存在主要职能弱化、任务落实不到位、有编制无人员等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以此为依据选取下步工作中即将进行实地核查的事业单位。

三是创新档案转存。以信息化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提高登记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在各单位网上登记手续办理完毕后,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系统中的各项新增、变更数据进行即时导出、即时整理、即时归档,确保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同步保存、多处备份。同时,建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数字目录”,明确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对应关系,使档案查阅更加便捷高效,有效减少了档案卷盒的翻阅,切实推动了登记档案的数字化工作,使档案管理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

四是促进工作融合。在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各项新业务开展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档案管理的作用,确保整体工作的有机融合。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将事业单位登记档案管理工作的良好开展作为机关、群团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赋码工作中档案管理的经验依托,作为该市“三馆”建立健全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的理论支持,作为分行业推进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可行性参考,积极消除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各项业务工作的碎片化与孤岛化现象。同时,不断进行“回头看”,以其它业务的切实提升促进档案管理的查漏补缺,确保各项工作相得益彰,努力打造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一盘棋”的良好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