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巩固深化机构改革成果,不断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漯河市委编办立足职能,持续发力,扎实做好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体制机制保障。
一是围绕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动机构改革方案落地生效。继续完善市县党委对重大工作领导的体制机制,通过强化党委议事协调机构职能作用,完善相关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加强党政机构职能统筹,推动理顺归口领导、归口管理的工作机制。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为抓手,进一步强化机构编制管理的刚性约束,切实发挥好机构编制作为党的政治资源、执政资源的重要作用。继续从严从紧控制机构编制和机构限额,规范管理挂牌机构、临时机构、派出机构、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从严从紧控制党政机构挂牌数量,坚持挂牌机构不单独核定编制和领导职数,彻底根除挂牌机构实体化。
二是围绕机构编制“法定化”,推动“三定”规定落细落实。牢固树立编制就是法制的理念,切实维护“三定”规定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推动部门全面正确履行“三定”规定。严格执行“三定”规定的职能、机构、职数、编制,实现内部职责、业务的有机融合,建立新的职能体系并确保有效运转。加强对“三定”规定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不按“三定”规定履职、工作出现缺位、越位等行为,及时督促纠正,确定时间节点,责令部门限期整改到位。对“三定”规定印发后,部门提出的职责、机构编制调整等诉求,坚持从严从紧把握,确需保障的重点领域重点部门,经认真研究和科学论证后严格按程序办理。切实做好“三定”规定与权责清单的有机衔接,在部门“三定”规定的基础上,细化部门职责,完善权责清单,做到部门权责事项完整、准确、规范、公开,规范权力运行,方便群众办事,接受社会监督,促进部门更好尽责。
三是围绕优化协同高效,推动新组建部门机构、职责、人员有机融合。通过开展调研评估,全面了解掌握涉改部门特别是新组建部门如市场监管、医疗保障、应急管理、退役军人事务、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的运行情况,深入了解机构、职能和人员融合情况,摸清划入职责是否与部门原有职责有机融合,划出职责是否落实到位,转隶人员是否与部门原有人员全面融合等,防止出现机械拼接、分灶吃饭等“貌合神离”问题,防止将原先部门间的扯皮变成部门内设机构间的扯皮,切实推动改革从“物理变化”向“化学反应”转变,确保机构职能更加优化、监督监管更加有力、服务管理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