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阳邓州市委编办通过健全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手段、加强部门合作、完善体制机制,促使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由单一管理向综合管理转变、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由分段管理向全程管理转变,不断提升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水平。
一、以台帐建立为基石,强化入口管理。将列入财政预算的机关事业单位编制人员纳入机构编制管理台账,通过信息采集、人编对应、信息录入等工作程序,建立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管理系统,完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册管理制度,实现了数据库与编制册的信息双渠道存储、双层把关和印证。坚持实名制申报制度,切实做到“四个统一”,即《机构编制管理册》《工资表》《人员增减登记表》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信息的统一对应。严格落实人员信息月报制度,做到机构编制人员信息适时更新、月月清查,每季汇总,及时掌握机构编制变化情况。
二、以编制审核为抓手,强化动态管理。把机构编制部门作为机关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工资审核办理的第一道关口,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以机构编制部门即时出具的《机构编制审核通知单》为凭证,人社、财政等部门凭单办理工资、保险手续,核拨经费。强化机构编制核查,重点核对台账信息与单位实际信息是否一一对应,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对于个别单位存在的“人户分离”现象、违规借用工作人员造成的职岗分离问题、人员变动未及时办理编制工资手续等问题,督促限期纠正。通过切实加强人员流动全程监控管理,逐步形成单位自觉规范操作、机构编制部门动态监管的常态化运行模式。
三、以部门联动为重点,强化过程管理。健全进人控编管理机制。在招录(聘)、领导干部配备等工作中,组织、人社部门严格依据机构编制部门有关批复文件,在编制和职数限额内招录、提拔,杜绝超编进人,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在机关事业单位新进人员手续办理中,各单位需持机构编制部门出具的《机构编制审核通知单》方可办理人事工资及相关保险等手续。财政部门以机构设立文件和核定的编制数作为财政预算和经费核拨的依据进行人员经费的核拨或核减。通过部门联动,把由组织、机构编制、人社、财政等部门共同完成的机构编制管理的“决策、执行、监督”等环节串联起来,实现了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闭环管理,进一步加强实名制管理工作合力。
四、以目标考评为载体,强化综合管理。将机构编制法规制度执行情况纳入市政府年度目标管理考评体系,采取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对全市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综合考评,给出相应的分数,并计入该单位政府年度目标管理考评总分。平时考核以机构编制部门相关业务科室建立的以实名制管理为核心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登记备案为准;年终考核以考核组成员实地现场检查核实的情况为准,主要采取座谈汇报、查阅资料、实地抽查、量化考核等方式进行。